湖南岳阳-岳阳楼
(2024-03-09 12:09:08)
标签:
旅游历史地理文化图片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自古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其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其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主楼为长方形体,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楼内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世称“天下第一楼”。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为东汉末年横江将军鲁肃始建的“阅军楼”。西晋时期,称之为“巴陵城楼”。历史上,岳阳楼屡毁屡建,,南朝宋元嘉三年重修后,由军事设施转变为观景楼阁;同年,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中唐时期,李白赋诗后定名“岳阳楼”。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岳州知军州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并拟修筑偃虹堤,同时邀请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1988年1月,岳阳楼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岳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
历代岳阳楼制式:
岳阳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精湛技能。“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是湘楚文化的杰出代表。岳阳楼之美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美,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山、水、楼台相映成景,建筑中庸对称,纯木、飞檐、盔顶,自上而下,祥云缭绕、龙凤呈祥、四梁贯顶,体现了天、地、人合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