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系列:湖北荆州-万寿宝塔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 |
分类: 长江、黄河 |
万寿宝塔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是一处集明代宝塔建筑风格、砖雕艺术、地方历史、宗教活动等为一体的重要实物见证。2006年5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宝塔地处长江北岸,雄伟壮观,历史悠久。其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当时藩王朱宪炜奉嫡母毛太妃之令,为嘉靖皇帝祈寿,在长江象鼻矶修建宝塔,历时4年竣工,取名“万寿塔”。据载明代嘉靖年间,长江大堤荆州江陵、沙市段时常溃口,百姓流离失所,,万寿塔建成后,同时具有镇江驱怪,普度众生的作用。
万寿宝塔为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通高40.76米,塔身八面七层,下设高大石座,塔座八角各嵌一汉白玉力士砥柱。塔身中空,内建螺旋式石阶,可上至各层,每层向外洞开四门,塔内一层正中立一尊接引佛,身高8米。第四层塔内有一块“辽王宪鼎建万寿宝塔记”碑,字迹已斑驳;塔体内外壁嵌佛龛,共供奉汉白玉坐佛87尊,神态各异,造型绝妙逼真;所用塔砖来自全国8省16个州府县,为各地信士所敬献。塔砖烧制独特,品类繁多,图文并茂,有花卉砖、浮雕佛像砖、满藏回蒙汉五种文字砖共2347块。宝塔底层塔门上置一石匾,楷书“万寿宝塔”四字;塔顶为葫芦形铜铸鎏金顶,其上刻有《金刚经》全文,为珍稀文物。
万寿宝塔现塔身处于长江大堤平面以下7.29米,此一独特景象的形成,主要源于长江河床、水位在漫长岁月中逐渐抬高,江堤亦随之不断增高所致,宝塔也因此见证了长江堤坝近500年的变化,对研究长江水文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