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系列:江苏泰州-南山律寺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长江、黄河 |
南山律寺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因寺院坐落于泰州城东南,从而得名,是一处幽雅出尘的清净古刹。
南山律寺地处南城河畔,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朝廷赐额“护国寺”。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更名为“资福禅院”。之后,宋徽宗崇奉道教,将寺院改为道观,名“神霄玉清万寿宫”。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恢复佛寺,名“资福禅寺”。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寺毁,绍熙年间重建,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名“祝圣道场”,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大修,寺院殿堂佛像均焕然一新。之后历代均有修葺。
南山律寺之名源于宋代嘉定年间时寺院设立戒坛,传扬道宣律师创立的南山律宗,沿袭而名。该寺的格局规模,最早见于嘉靖三十年(1551)的《重修南山寺碑记》,碑文记叙寺院建置和殿堂建筑情况,“浮图在东侧,俯眺数十里,日西影落泮池。”。清光绪《泰州志》中有南山寺图,详尽描绘该寺的格局情况。
南山律寺坐北朝南,主轴线上,前有山门殿,中为前殿,后为大雄宝殿。大殿前左右两侧设钟、鼓二楼。前后两殿之间建有侧殿和廊屋,形成四合院落规制。在山门殿前为市河,东南为南山寺塔(文峰塔),整个寺院结构紧凑,地势高敞,环境优雅开阔。寺院的大雄宝殿为庑殿重檐的屋顶建筑,类同北京紫禁城太和殿与山东岱庙,是中国古建筑史上至高等级的屋面式样,一般用于皇宫的主要建筑,以示尊崇或隆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