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乐都-柳湾遗址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教育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柳湾村,为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墓葬群,也是迄今国内发现和发掘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与墓葬群。

柳湾遗址地处湟水中游北岸台地,南北长约450米,东西宽约250米,其范围东起柳马公路,西至沙沟,北依柳湾坪顶,南濒大峡渠,总面积约为1.13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墓葬在柳湾村北部的第二台地上。
柳湾遗址发现于1974年,当时村民在“平田造地、挖渠引水”建设时发现一处古代文化遗址,解放军某部医疗队恰好在此巡诊,于是由其向青海省文化考古部门报告柳湾出土文物情况,并送上陶器等实物标本。文物部门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调查,并征集部分彩陶罐等文物,同时,青海省向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提出书面报告,建议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7月中旬,青海省文物管理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考古队联合组成发掘队伍,进驻柳湾正式发掘考察。自1974-1981年,柳湾遗址共发掘墓地一千七百多座,出土文物近四万件,其中彩陶2万件。
柳湾遗址墓葬群可分为东、中、西三个墓区,包括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不同文化类型的墓葬各有其分布区域,东区以“半山类型”墓葬为主,西区以“齐家文化”墓葬为主,中区以“马厂类型”墓葬为主,在中区北端则以“辛店文化”墓葬为主。大部分墓葬为竖穴土坑墓,平面呈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其次为带有墓道的土洞墓。墓葬一般都有随葬品,多寡不一,反映出其时已有贫富之分。
柳湾遗址出土的随葬品既包括石制的斧、锛、凿、刀等生产工具,以及陶制的各种生活用具。该遗址墓葬对研究甘青地区各原始文化的内涵、序列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对当时的社会形态、经济生活与埋葬习俗等问题的探讨都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2006年5月,柳湾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