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荡口华氏老义庄”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教育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荡口华氏老义庄”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是江南地区至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较大、存续时间较长的义庄之一,素有“江南第一义庄”之称。





“荡口华氏老义庄”坐落于荡口古镇,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由里人华进思、华公弼父子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当时建仓房12间,作贮谷之所。其后,华氏子孙陆续修建,为江南地区典型的清初建筑,现存房屋四进,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研究江南地区义庄的兴起与发展以及江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2019年10月,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荡口华氏老义庄”整体呈现出建筑垂直于河道与街巷的长条状平面格局。建筑分两路,东路是义庄的核心建筑群,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隔河照壁、码头及场地、八字照墙、门厅、轿厅、正厅(诒谷堂)和后厅。西路由北往南是仓廒、西花园和典当行。门匾“华氏义庄”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无锡华氏二十八世孙华建敏先生所写。
“荡口华氏老义庄”建筑均采用抬梁式构架,其主要特征是除檐柱外,在跨度之间省去中柱。另外,出现了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情况,在建筑物左右厢房的山墙中采用穿斗式构架。这一现象是由义庄的公共空间这一属性决定的,如仓厫储藏粮食、议事厅满足集体讨论事宜、书屋满足学习等功能。华氏老义庄的外部特征表现为低调和内敛,内部则以功能与审美为基础。重要空间以美观和醒目进行装饰,如大门、影壁、议事厅、砖雕门楼、木雕等重要空间及部位。
“荡口华氏老义庄”由荡口华氏创办。无锡华氏,尊东晋孝子华宝为“孝祖”,北宋时期,华氏后裔徙居汴京,后由华原泉率族人回归无锡,华原泉被尊为无锡华氏始祖。明初,华原泉十世孙华贞固遵照父亲华幼武之命,迁居无锡荡口镇,从此将家族推向繁荣阶段。华贞固被尊为荡口华氏的“始迁祖”。华氏在无锡地区绵延一千七百余年,明清时共出37名进士,仅荡口华氏就有22名,被誉为明清时期无锡第一望族。荡口华氏以勤勉“力田”为本业,对内以“孝悌”维系亲情伦理,以诗礼涵养内质;对外则秉持忠厚仁德的处世之道,历经几十代而兴盛不颓,名人辈出。秉承始迁祖华贞固所订立的“忠厚传家,力行德义”之家训,荡口华氏家族代代相继,施行善举,借助创设和兴办义仓、义田、义庄、义学、义栈等多种形式,赡济族人,普惠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