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德-严州古城(梅城古镇)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城市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严州古城位于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历史上曾为“睦州府”“建德府”“严州府”州治所在,至今规制清晰、街巷完整、人文可循,遗存丰富。






严州古城地处富春江、新安江及兰江三江汇流处,依山傍水。该地春秋时属吴越,战国属楚,秦时为会稽、鄣二郡地;西汉先后属楚、荆、吴、江都、会稽郡、丹阳郡等,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析丹阳郡置新都郡。公元225年,孙权自吴郡析“建德”县,因其子“建德侯”封地而得名。西晋新都郡改为新安郡,隋又改为新安县。仁寿三年(603),于新安县置“睦州”,唐武德四年(621)于桐庐县置“严州”,其中,睦州辖雉山、遂安两县;严州辖桐庐、建德、分水3县。“严州”之名自此始。武德七年废严州,桐庐复入睦州。永淳二年(683),复置建德县。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州治由雉山县移至建德县,建德为州治始此。宣和三年,改睦州为“严州”,治建德。南宋咸淳元年(1265),升严州为建德府。明洪武八年(1375),又改建德府为严州府,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府治建德,辖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6县。清承明制,至宣统三年(1911),废府设立严州军政分府。
严州古城所在的梅城亦称“梅花城”,历史上一直是“严州府”城的雅称,直至1938年,才正式确定为建德县城所在地名。关于“梅城”名称的由来,说法纷纭,主流当推民国《建德县志》所载“建德城亦即严州城,俗称梅花城,以临江一段雉堞半作梅花形故也”。该《县志》另载,宋代有三位皇帝在登基前都曾在严州任职,被认为该地是潜龙所在,于是其制与南京、北京同,素有“天下梅花两朵半,独有半朵在梅城”的俗谚。另有说法认为梅城是为了纪念汉代梅福而名,其与女婿严子陵皆以节操高尚而闻名,据说严州就是为纪念严子陵在此隐居而得名,元方道睿《思台文集序》载:“吾郡山水闻天下,以严名州,子陵高节故也”。
“严州府”历史上与“杭州府”、“绍兴府”齐名,人杰地灵,杜牧、范仲淹、陆游等均曾在此为官。其中,陆游62岁被起用为严州知州,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其任上“忧民怀懔懔,谋己耻营营”,力求“宽期会,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因此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经杭州,取道余杭、临安,由分水顺江下桐庐,溯富春江、兰江经建德、兰溪,游金华三洞,西行过衢州、常山,再进入江西省境。
严州古城亦称“梅城古镇”,曾是徽、杭两地之间唯一的州府、钱塘江流域重要码头。其历史悠久,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州府规制清晰、街巷肌理完整、历史文脉可循、历史遗存丰富的古城,其内及周边地区至今存有各种石牌坊102座,其中以“富春坊”、“双桂坊”、“思范坊”及“三元坊”等最为著名。抗战期间,该地作为浙江大学西迁与东归的重要中转地,现存有多处遗迹与名人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