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浙江路桥

标签:
旅游城市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浙江路桥位于上海市苏州河道之上,连接黄浦、静安二区,横跨南北,其结构造型将力学与美学完美结合,是亚洲罕见的鱼腹式简支钢桁架桥之一。



浙江路桥是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是一座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建造的步行木桥,因旧时桥边有垃圾码头而被称为“老垃圾桥”。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原有木桥因毁损而拆除,重建宽5.19米的新桥,仍为木结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上海北站至东新桥的有轨电车需要沿浙江路通过苏州河,遂拆除木桥,改建成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桥梁。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桥上铺设单轨,民国13年(1924年),改为双轨,同时桥面由木板改为水泥混凝土桥面,并正式更名为浙江路桥。
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出版的《图画日报》中的“上海之建筑”第38篇,刊登了“老垃圾桥”,其描述道:“长桥卧波,颇极广大。至修造之合度,工程之巩固,与外大桥(外白渡桥)相伯仲。中国之有大铁桥,当以此两桥为最云。”
2015年5月29日,浙江路桥进行了转移工作,桥身钢结构骨架被移到修缮场地进行维修 同年10月18日,修缮结束,复位至苏州河上。12月28日重新通车。修缮后的浙江路桥跨度59.74米,宽度14.5米,桁架最高处为9.1米,人行道宽度为2.5米,桥身重量444.7吨。桥面两侧人行道板采用质朴淳厚,具有历史感的木地板,铺设长度120米,桥梁南北两侧安装有整块花岗石料的桥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