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正道-直行
正道-直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3,383
  • 关注人气:1,1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2023-02-23 09:16:11)
标签:

旅游

地理

历史

文化

城市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位于广西防城港东兴市,该界碑竖埋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为中法会勘疆界后所立的第一块界碑,从而得名。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坐落于东兴市竹山村,故也称“竹山村一号界碑”。该石碑高1.7米,宽0.7米,厚0.4米,用当地海蚀岩凿成。界碑上正楷阴刻“大清国钦州界•知州李受彤书•光绪十六年二月立”碑文,庄严雄浑,正气凛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该碑文系清界务总办、四品顶戴、钦州直隶知州李受彤所书,当时,李受彤跟随钦差勘界大臣、鸿胪寺卿邓承修与法使会勘疆界。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地处北仑河出海口一侧的“竹山港”,清光绪十一年六月(1885),清政府与法国(当时越南为法国殖民地)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约》,约定两国边界自“竹山”起,循北仑河出海口逆流而上,以河心为界线,直至“峒中”,河之东北方为中国界,河之西南方系越南界。从“竹山”的北仑河口至“峒中”的北岗隘,全长200多公里,全段以石碑为标志,共立133号界碑。是年,完成110号界碑;3年后,11号至33号界碑全部完成,其中东兴市共有8块。当时“竹山”隶属钦州所辖,故曰“钦州界”。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据史料载, 188611月至18885月间,清政府代表邓承修、李受彤等与法使会勘疆界。初时,法使欲将白龙半岛(今江山半岛)一半划出中国,在白龙半岛上竖立第一号界碑。邓承修、李受彤等中方勘界代表大义凛然,据理力争,终将起界定在“竹山”,挫败法国企图侵占江平、长山、白龙尾等中国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主权。其中双方约定,以河为界的,双方各于已方河岸相对立石;以山为界的则双方共立一块界碑,一面书“大清国钦州界”,,一面书“大南”(即越南)。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广西东兴-“大清国钦州界”1号界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