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逍遥楼
(2023-02-10 11:43:46)
标签:
旅游城市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逍遥楼位于广西桂林市,因庄子《逍遥游》中“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而得名,为桂林城东部制高点之一,登楼可鸟瞰漓水诸峰。
逍遥楼始建于唐代武德四年(621年),当时桂州大总管李靖以“独秀峰”为中心,构筑桂州城,时称“子城”,逍遥楼就建该城之城墙上。成唐宋以来,逍遥楼历来是文人雅士登楼赏景、题诗作画、宴饮留别的最佳场所,亦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后世历代,逍遥楼屡毁屡建,宋崇宁元年(1102年),逍遥楼重建后,曾因桂林地处“湘水”之南,一度改名为“湘南楼”,后因该名称缺失历史人文驰怀,仍恢复“逍遥楼”之称。抗战时期,逍遥楼又一次毁于战火,并拆城墙之石用于修筑大桥。
逍遥楼遗址尚保存有颜真卿所书“逍遥楼”石刻碑。历史上颜真卿并未到访桂林,此碑是根据蒲州(山西永济)碑石钩摹重刻而成,历史上该石碑曾遭到破坏,现存石碑为1972年根据旧拓本修复而成。
逍遥楼内陈列展示有其历代建筑模型。其中,宋代逍遥楼依据镌刻于南宋《静江府修筑城池图》上的形象进行复原,根据宋代《营造法式》殿阁制度按1:40比例制作。元代逍遥楼依据元代楼宇建筑风格按1:60比例(清乾隆查礼记载遗址尺寸)进行复原,彼时,建筑规模宏大,文人登临吟诗作赋颇多。明代逍遥楼依据现存“端礼门”城台遗址和明代官式建筑形制按1:40比例进行复原。清末逍遥楼重建于清代咸丰五年(1855),英国布里斯托夫大学收藏有清末桂林漓江西岸“水东门”至“行春门”的照片,该模型依据照片中的逍遥楼影像资料按1:18比例进行复原。
现存逍遥楼地处原址一侧的解放桥西北角,是于2014年仿唐代建筑风格按原尺寸比例重建,为一座二层三檐式阁楼,坐落在1.5米的台基上,总高度23.6米。登逍遥楼,可近观漓江蜿蜒,远眺山峰起伏,桂林老八景中的“訾洲烟雨”、“东渡春澜”、“尧山冬雪”等,一览无余,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