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两江四湖”环城风景带之“榕湖”

标签:
旅游城市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高山、峡谷、洞穴、峰林 |
榕湖位于广西桂林市中心,因湖岸生长榕树而得名。其内自然风光秀美,人文资源丰富,如“榕湖春晓”、“古榕系舟”等均已入选成为桂林“新二十四景”之一。
桂林自清代始,富绅名士纷纷热衷于在湖岸结庐而居,至清代嘉庆之后,榕湖、杉湖两岸陆续建成众多名人宅居和私家园林,文人墨客于湖畔吟诗作赋,一时间,榕湖成为桂林文化活动的中心,先后建成李宗瀚的“湖西庄”、唐景崧的“五美堂别墅”、罗辰故居“芙蓉池馆”、王鹏运的“祖居西园”,“李宗仁官邸”、白崇禧的“桂庐”、“马君武故居”等宅居。
“北斗桥”位于榕湖之上,东连湖心岛,西连古南门,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星分布,故名。桥面栏杆全部用房山高级汉白玉打制,是广西目前最长的汉白玉桥。整座桥桥形美观工艺精致,晶莹剔透。
榕湖与杉湖以中山中路的“阳桥”为界,东边因植衫树而成“衫湖”,西面因“古南门”前有八百年榕树,故称“榕湖”。二湖为“连心湖”,其前身是唐宋时期由人工开掘的城南护城河,至元代称“鉴湖”,周边形成繁华闹市,“为商贾所藏宝物番货,以有易无,日以千百计。”明洪武八年(1375),城池向南扩展,原护城河由此成为内湖,统名“阳塘”。明代,榕、杉湖景色更加绮丽,邝露《阳塘记》载:“荡漾若数百亩,临水人家,粉墙朱榭,相错如绣,茂林缺处,隐见旌旗”。
榕、杉湖沿岸于民国24年(1935年)开辟环湖路,在榕湖心岛兴建湖心亭,并修建由湖岸上岛的木质九曲桥等。1949年后,桂林市多次整治、修复、拓建,亭阁水榭,掩映于绿荫花丛之间,波光流碧,晓烟氤氲。同时,沿湖唐代“古南门”、北宋诗人“黄庭坚系舟遗址”等名胜古迹融入湖区,使其已不是纯粹的湖光山色,而是带有浓重的文化底蕴。
桂林“两江四湖”是指由漓江、桃花江和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构成的环城风景带,沿岸景观资源丰富,充分体现桂林市“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景致和“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