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瑞丽-畹町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
畹町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为我国西南陆路通往缅甸和东南亚的咽喉、国家一级口岸,素有“西南国门”之喻。

“畹町”系傣语译音,意为“太阳当顶的地方”,含“阳光普照、万物生长”之意。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西汉属益州哀牢地,东汉属永昌郡,唐归南诏,宋属大理,元属金齿宣慰司,明清属遮放副宣抚司和勐卯安抚司,民国时期属潞西县。1952年设为全国唯一的县级镇,属保山。1953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立,1955年归属德宏州。1985年设县级市。1992年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999年撤销畹町市,行政区域并入瑞丽市。2005年,乡镇机构撤并,畹町经济开发区所在混板乡、芒棒乡整建制并入“城关镇”,并将该镇更名为畹町镇。
畹町因地理位置特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万历年间设置“八关”镇守边疆,今畹町即属其中之一的“汉龙关”屯田区;明朝王骥将军三征麓川,屯兵畹町;清朝明瑞大将军两次征缅,踞畹町而驰铁骑。
畹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成为抗战重镇。当时,由于日军封锁了中国绝大多数的海上通道,为战略需要,国民政府斥资修筑“滇缅公路”,并于1938年8月建成通车。畹町地处“滇缅公路”中国段的终点,同时也是“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的起点,成为通往中国、走向南亚的重要门户。大批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从畹町入境,运往国内抗日前线,畹町也因此成为中美英盟军的大本营和物资集散地。为保证“滇缅公路”畅通,十余万中国远征军曾由此出境血战。
畹町占地面积约95平方公里,有边境“袖珍城市”之称。历史上,这里曾是通往境外的简陋“驿站”,1932年方始设镇。畹町与缅甸“九谷镇”山水相依,鸡犬之声相闻,两地通过建于1938年的“畹町桥”通商互市,友好往来。畹町凭借其特殊的区位优势,边境贸易异常活跃,东南亚多国商人云集于此,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地的化妆品、首饰、工艺品、农副产品、珠宝玉器、木材等以及中国的机电、纺针、百货、药品等物资在此集散,繁华而有序。
畹町在近、现代发展历程中,逐渐积累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边关文化园”辟设“一街十三馆”,街道南侧矗立“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起点标志,北侧立有中国远征军战斗画面雕塑。街道整洁静谧,展馆包括“中缅友好纪念馆”、“国际邮票展览馆(国际邮件互换站旧址)”、世界钱币收藏馆(民国中央银行旧址)、“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念馆”、“勐拱珍奇木艺馆”、“民族古兵器馆”、“世界古董车收藏馆”、“中缅民族民俗文化馆”、“世界珠宝博物馆”等。每个博物馆内都按照各自主题收藏有大量罕见文物,具有很强的观赏与研究价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