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和顺古镇

标签:
旅游地理城市历史文化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腾冲市西南,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马帮重镇,崇文尚教、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曾获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之殊荣。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因有小河绕村而过,改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得名“和顺”。古镇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相对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其建筑风格具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特色,即可领略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亦可寻觅西方建筑的元素,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和顺古镇始建于明朝,据《明史•太祖本纪》载,“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蓝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俱下。” 事平,驻军腾越,均以军功得封。生活在古镇的“寸、李、尹、刘、贾”五姓,原籍四川重庆,其祖先便是此时随军而来,得袭官授田,世代留守边地,后居“阳温敦村”(和顺古称)。《刘氏家谱》叙其始祖与寸氏祖遍览腾冲,发现此地,“四时和煦之气,洋溢于郊坼……” 明洪武末年,湖南张姓、南京赵姓、钏姓、河南许姓接踵而至,这些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和顺”的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无不浸润和保存中原文化精髓,同时,兼收并蓄,融合南诏文化、边地文化、马帮文化、西洋文化等精髓,创造出独具“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
和顺古镇自然风光优美,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曾赞其为“绝胜小苏杭”,古镇保存着众多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其兼具中式、欧式、南亚等建筑风格和元素,各具特色。其中,建于明代的主要闾巷11条;挂牌保护的古民居116户;建于明清的寺庙7个;建于清、民国的宗祠8个;建于清、民国的洗衣亭7个;另有112株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的能力,和顺古镇先后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佳古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小镇”、“第三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文明村镇”、“森林文化小镇”、“云南省特色小镇”、“国家5A景区”等荣誉称号。2003年,其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媒体联合推荐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和顺古镇拥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等的美名。数百年前,和顺人就开始“走夷方”,其中以去缅甸从事玉石生意的人最多,另有远走印度、泰国、印尼、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等,侨居国外的人口达3万多人。其中成为巨富大贾者,衣锦还乡后在“和顺”建造宅院、兴建宗祠,该等建筑多为中西合璧,风格各异。
值得一提的是,和顺古镇留存着全国独有的六座“洗衣亭”,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古朴典雅的亭子坐落在水边,可以洗衣、纳凉,亦可遥望远方,寄托相思。和顺男人亦儒、亦商、亦农、亦走四方,为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就建成这样的亭子,成为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