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文庙

标签:
旅游地理城市历史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昆明文庙位于云南昆明市中心,始建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为云南第一座文庙迁建而来,见证着云南儒学的发展历程。
昆明文庙由元代时任云南行省平章的赛典赤•赡思丁创建于昆明五华山右麓,用以纪念孔子、发扬儒学,倡导学业,自此儒学扎根于昆明。秉承“虽爨僰亦遣子入学”、“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在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构建云南社会的封建伦理道德,促进云南各民族的文化心理趋同性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均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昆明文庙于1276年落成,时有殿堂53间,并供奉孔子等先贤。至1647年,文庙建筑群毁于战乱。康熙29年(1690年),复建于现址,占地1.8平方公里,金碧辉煌,盛极一时。1932年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文庙被辟为“大众乐园”,内设大众茶馆、棋艺室、报刊阅览室、戏曲花灯室和灯光露天球场等。1941年,文庙遭日军飞机轰炸,除棂星门等少数残迹得以保留,其余建筑均被损毁。1949年后,该遗址被多次修葺后使用,曾一度被用作“大众游艺园”、“昆明市群众艺术馆”等。2015年,昆明文庙在原址重建。
昆明文庙现有建筑主要包括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和大成殿等。建筑大多采用木质榫卯结构,石栏砖砌、雕梁画栋、红墙金瓦、绿树繁荫,细节之间尽显中式建筑的魅力。其中,棂星门为三门四柱式石牌坊,上雕工艺精巧的蟠龙抱柱浮雕图案,尽显岁月痕迹;泮池全称“泮宫之池”,成半月形,是官学的标志;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先贤们的牌位或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