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房产 |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
陕西北路位于上海静安、普陀二区,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宜昌路,是上海市一类历史风貌保护道路、64条永不可拓宽道路之一。
陕西北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始筑于1899年,最早是开辟新闸路至“福煦路”(今延安中路)一段,1905年完工后以英国将领“西摩”之名命名为“西摩路”。后来宁波籍“李氏家族”将之向北延伸修筑至宜昌路,新路名“李诵清堂路”,1943年,“西摩路”与“李诵清堂路”合并称作“祁门路”,1946年,以中国地名更名为“陕西北路”,沿用至今。沿路多为高档住宅区,云集“宋家老宅”、“西摩会堂”等20余处名人旧居,“陕西北路”也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陕西北路80号为“托益旧居”遗址、原“瑞士国驻沪总领馆”旧址。“托益”是英国汇丰银行的大班。原建筑建于1900年,是当时上海罕见的城堡式建筑,红砖英式立面,有着中世纪城堡式的双塔。原建筑上世纪90年代因土地批租而被拆迁,另一幢建于1930年的别墅被保留,现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研楼。
陕西北路95弄为“慈惠北里”,新式里弄,建于1934年,砖木结构二层,内有115幢建筑。由旧时上海滩著名冒险家“哈同”投资兴建,据传军阀徐世昌、曹锟封“哈同”的妻子为“慈惠夫人”、“慈淑夫人”,之后,“哈同”开发的房产都以“慈”字开头命名。
陕西北路103号为“平安大楼”,建于1925年,属于当时为数不多的多层带电梯公寓,楼底曾有“平安电影院”。该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呈凸字形半圆状,大楼七层,建成时只有2层,1929年加5层,建筑带有多元建筑风格,且以砖砌墙立面为其主要特色。
陕西北路173号为“华业公寓”,于1934年建成,是旧上海为数不多由国人建筑师设计的公寓大楼,混合型结构,占地2183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高40余米。公寓的主楼与配楼由3个单元楼房组成,文艺界李健吾、王丹凤、俞振飞等人均曾在此居住。
陕西北路186号为“荣宗敬旧居”, 1919年建成,为一幢具有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特征的三层独立式花园洋房,原为德侨产业,由著名实业家荣宗敬购入。荣宗敬与荣德生是民国时期的“棉纱大王”和“面粉大王”,先后创办21家企业,被誉为中国最大的资本家。1949年后,该建筑曾长期作为民主党派的机关,后由“久事集团”经营,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陕西北路204-212号(南京西路1181号)为“南洋大楼”,是一处公寓式住宅,由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资所造。
陕西北路356-360号为“小皮裘公寓”,里弄公寓,建于1912年,4层,砖混二、五层,共有3幢建筑物,总建筑面积1411平方米。
陕西北路369号为“宋家老宅”,原为挪威侨民产业,是一座英式乡村风格的别墅,建于1908年,砖木结构,高两层,带大花园,英国古典主义风格。1918年“宋氏家族”购入并移居于此,宋氏三姐妹和她们的母亲都曾在此居住。目前该建筑作为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的办公场所。
陕西北路375号为“怀恩堂”,是一座二层红砖楼房,系内地英国传教士所建,内部有1700个座位,东南侧有钟楼,是上海基督教外事接待的主要窗口之一。
陕西北路380号为“许崇智旧居”,砖混结构。主体三层,清水砖墙立面,入口处有门廊,方柱用科林斯柱头,几何线角装饰腰檐。为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许崇智为国民党元老、粤军总司令,1925年,其被夺权后离粤赴沪,曾携家眷居住于此。现南楼为沿街商铺,北侧为民居。
陕西北路414号为“董浩云旧居”(董家老宅)。董浩云为中国远洋航海事业的先驱,一度是仅次于希腊船王的世界第二大船王,被称作“中国船王”,其子便是中国香港特区首任特首董建华。该建筑建于1913年,为西式花园别墅,砖混结构四层,清水红色砖墙,立面上都简洁实用,不讲究对称。现该住宅为民居。
陕西北路430号为“原犹太住宅”,建于1913年,为一栋独立式花园别墅,砖混结构,四层。红色清水砖砌筑的外墙,斜坡复折式屋顶上铺有鱼鳞状的瓦片。各立面差异也比较明显,不讲究对称和工整,基本根据内部房间的布置而定,部分墙面上有凸出的烟道,四周开木质门窗。内部平面布置非常自由,空间也很丰富,底层房间较多,且面积都很大。
陕西北路457号为“何东公馆”旧址。主体为一幢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花园洋房,带大花园,植有古树乔木。建于1928年,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原主人何东爵士,是香港太平绅士、著名慈善家、实业家曾是香港首富,与孙中山、康有为等人皆是好友。澳门赌王何鸿燊,便是何东的侄孙。该建筑1958年成为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现为上海辞书出版社。
陕西北路461号为“崇德女中”旧址,该校于1940年迁址于此,为旧时教会学校,著名影星阮玲玉幼年边在此就读,郭沫若、许广平也曾来此演讲。
陕西北路470弄为“太平花园”,建于1928年,由中国近现代史上同为外交家的伍廷芳、伍朝枢父子所建。建筑为连体式别墅,底楼的16个门洞采用双抱式连体拱门的建筑形式,富有浓郁的欧陆风情。早期住户以侨民居多,1941年后,曾一度为犹太住宅区,被称为庇护犹太人的“小诺亚方舟”。
陕西北路500号为“西摩会堂”,也称“拉希尔会堂”,建于1920年,外观为希腊神殿式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为上海最早建成、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教堂, 2002年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陕西北路525弄为“南洋公寓”,建于1933年,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资建造。该建筑由陆根记营造厂承建,砖混结构四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我国卷烟工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享誉最高的烟厂之一,并以国货为号召,振兴中国民族工业。
陕西北路535弄、493弄分别为“大同里”和“自在里”,建于1911年,是传统的上海石库门形式,天井式三合院,木结构坡屋面,山墙有西式特征。
陕西北路549号为“晋公馆”,亦称“花园住宅”,曾是地产巨商“沈延龄住宅”旧址,建于1924年,新古典主义与装饰艺术派相结合建筑风格,对称框架结构,水刷石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