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房产 |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
茂名北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全长574米,是上海市一类历史风貌保护道路、64条永不可拓宽道路之一。
茂名北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于1910-1917年,初时命名为“慕尔鸣路(Moulmein Road)”,1943年以广东茂名县地名改为“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沿用至今。沿路多为住宅区,如震兴里、荣康里和德庆里等。
茂名北路39、65号(延安中路718号)为曾任上海护军使“卢永祥公馆”旧址。卢永祥,山东济阳人,“皖系”军阀骨干成员,1917年,任淞沪护军使,后兼任江苏军务会办和浙江省督军。该建筑3层,砖混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上海市第五批历史优秀建筑,1933年后,长期作为学校之用。
茂名北路67弄为“康乐村”,是一处新式里弄,建于1928年, 砖木二、三层结构,内有建筑物51幢。
茂名北路120弄7号(原“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为“毛泽东旧居”陈列馆,1924年6-12月,毛泽东来沪时,与家人居住在7号一楼,二楼居住着蔡和森与向警予。
茂名北路133-141弄为“九福新村”,是一处新式里弄,建于1940年,砖木三层机构,内有建筑物9幢。
茂名北路200-220弄“震兴里”建于1927年,内有建筑物31幢;茂名北路230-250弄“荣康里”建于1923年,内有建筑物13幢;茂名北路264-328号“德庆里”建于1925年,内有建筑物50幢,共计占地面积789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40平方米。 “震兴里”“荣康里”“德庆里”在建筑上采用了老式石库门的基本格局,均为二层砖木结构,规模较大,行列式排列。沿街立面均采用古典装饰,强调线脚各异的三角形山墙。弄口均有巴洛克式门楼。其中“震兴里”清水红砖墙面;“荣康里”清水青砖墙面嵌红砖带饰;“德庆里”水泥沙浆仿石砌墙面。其特点为街面的牌楼与弄内的房屋连为一体,各弄首的牌楼上的雕石花纹各不相同。1999年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地处茂名北路东侧的“张园”全称“张氏味莼园”,是晚清富商张叔和于1882年兴修的花园。彼时的张园最大拓至61.52亩,在中式亭榭园圃、溪水潆洄间,嵌入了奇幻游乐场等娱乐设施,是一处集花园、茶馆、饭店、书场,剧院、会堂、照相、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场所,上海的第一盏电灯就是在此点亮,第一场话剧亦是在这里上演,曾是近代上海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海派文化的瑰宝,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1918年后,张园从娱乐场向石库门社区形态转变,逐渐成为民居,成为中后期石库门里弄鼎盛时期的代表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