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教育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西周利簋”为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享有“西周第一青铜器”之誉,是首批国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为盛食器,也是礼器。该器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方座长、宽均为20.2厘米,重7.95千克。该器圆形两耳方座,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与圈足饰有夔纹、云雷纹,方座饰饕餮纹,“端庄稳重,狞厉森然而粗犷大气”,彰显贵族气势。
“西周利簋”因铸器者名“利”而得名,其随武王征商伐纣,获胜受赏后铸造此簋,并在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记载该事件并用以祭祖。铭文载“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吏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该铭文与《史记》载“甲子日,纣兵败”和《尚书牧誓》“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等史料相互印证,通过天文演算,确定“武王克商”的年代为公元前1046年。
“西周利簋”形制“上圆下方”,体现出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该器是有关“武王伐纣”史实的唯一文物遗存,是迄今发现有确切年代记载的最早一件文物,为西周历史、文化、军事等提供了真实的资料,也在夏商周断代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镇国之宝”。
前一篇:国宝级文物之“作册般青铜鼋”
后一篇:国宝级文物之“大盂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