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文物之“长信宫灯”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地理杂谈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长信宫灯”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西汉中山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享有“中华第一灯”之美称,为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长信宫灯”为一青铜持灯宫女跪侍的造型,通体鎏金,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为一的整体铸造方法。灯具高约50厘米,重约16公斤,其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被认作是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其图片被选入初中历史教材和邮票发行。
“长信宫灯”造型稳重大方,其中侍女头梳髻,发上覆簂,身穿曲裾深衣;右臂高举,宽大的袖管自然下垂,巧妙地形成灯罩的顶部;灯内中空,燃烧时产生的烟尘顺着袖管进入灯体内,可有效防止空气污染,亦可防止烫伤和避免火灾;灯盘可转动,灯盘屏板可推动开合,以调整光照亮度和角度。全灯刻有“长信尚浴”“阳信家”等铭文9处,计65个字,从中可看出此灯具曾置于窦太后的长信宫中,并因此得名,以及几经辗转,最后落到窦绾手中的历程。
前一篇:国宝级文物之“彩绘雁鱼铜灯”
后一篇:上海-陕西南路风貌保护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