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文物之“大禾人面纹方鼎”

标签:
旅游历史地理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大禾人面纹方鼎出土于湖南省宁乡黄村寨子山,因其鼎身以人面纹为饰,且腹内壁铸“大禾”铭文,故称“大禾人面纹”方鼎。
大禾人面纹方鼎外形呈长方体、双立耳、四柱足,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商代后期鼎,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大禾人面纹方鼎的腹部四面均以浮雕式人面纹作主体装饰,面部较为写实,特征突出,给人视觉上以强烈的冲击,达到特定的装饰效果,反映出商代晚期的青铜制作已具备较强的写实能力和形象概括能力。
大禾人面纹方鼎的人面表情威严肃穆,高颧骨,双眼圆睁,眉弯曲,唇紧闭,双耳肥大,上饰勾云纹,下有手爪形纹饰,地衬云雷纹。腹部四角有外凸的扉棱,并带有齿状凸饰,使形体庄重而富于动势。四足上部饰兽面纹,也饰扉棱,与腹部呼应,下有三道弦纹。耳外侧饰阴线夔龙纹,整个装饰层次丰富,清晰精致,主题鲜明。
商、周青铜器以兽面纹作主题纹饰较为常见,但人面纹饰较为稀有。此鼎以四个相同的人面纹装饰器体的主要部位,更加奇特。“半人半兽”的形象是中国史前图腾中最普遍的祖神崇拜表现方式,其体系复杂且庞大。对于大禾人面鼎上的“半人半兽”的身份,目前至少有饕餮、祝融、蚩尤、邦君造像、傩面、黄帝四面、所有者的祖神等数种说法。
前一篇:国宝级文物之“商代豕形铜尊”
后一篇:上海黄浦-步高里旧式里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