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共和国

标签:
旅游地理杂谈 |
分类: 境外旅行 |
芬兰共和国位于欧洲北部,经济发达,在全球幸福指数的评选中多次获得第一。

芬兰共和国的历史起源于1万多年前在此定居的拉普人,一直持续到12世纪,故芬兰又称“拉普兰”。后来,芬兰人迁入建立早期国家。1249年瑞典占领芬兰,成为瑞典的一部分,1397年纳入“卡尔玛联盟”。1521年,卡尔马联盟瓦解,1523年芬兰随瑞典一起独立。1809年俄、瑞战争后遭俄罗斯帝国吞并,成为其下属的芬兰大公国。1917年12月芬兰宣布独立,实行共和制,成为永久中立国。
芬兰地处北纬60度到70度之间,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西临波的尼亚湾,东面是俄罗斯,西南濒波罗的海和芬兰湾,境内湖泊众多,被誉为“千湖之国”。芬兰地势北高南低,拥有世界上纬度第二高的首都赫尔辛基,仅次于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芬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是北欧五国中唯一一个非日耳曼语族的国家。
“芬兰”名字源自于国境西南的一个“芬兰本部”的省份。15世纪之前,芬兰一直因为地处瑞典东陲而被称为“东方之地”。芬兰实行两级行政体制,即中央政府及市镇政府。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和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该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市内建筑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素有“北方洁白城市”之称。
芬兰拥有克瓦尔肯群岛、佩泰耶韦西古教堂、萨马拉赫登迈基德铜器时代墓地、劳马古城、韦尔拉磨木和纸板厂、芬兰堡等6处世界遗产,其中,“芬兰堡”要塞位于赫尔辛基南面的岛屿上,历史上是个军事要塞,内有明堡、暗堡、军营、大炮等古迹,扼制着从芬兰湾进入赫尔辛基的海上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芬兰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