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地理城市历史文化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




磁器口古镇千年历史,曾经繁盛一时,“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既是其鼎盛时的真实写照。古镇前临嘉陵江,后靠歌乐山,金碧山、马鞍山、凤凰山三山并列,清水溪、凤凰溪两溪环抱。“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经过历代发展形成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誉为“小重庆”。
磁器口古镇最早称“白岩场”,后因建文帝朱允炆在此隐居而改称为“龙隐镇”。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远销蜀外。民国时期,因为水运便利,龙隐镇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同时购销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各为其市。据统计,当时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货船进出码头,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龙隐镇逐渐被叫做“瓷器口”、“磁器口”。
磁器口古镇是明清时期转运物资的古渡码头,形成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民国达到极盛。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古镇保留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血脉传承的码头文化、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宗教文化、浩然正气的红岩文化、独具特色的川剧-火龙等民间文化,以及享誉四方的饮食文化、陪都文化、沙磁文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