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市博物馆

标签:
旅游地理城市历史文化 |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
临沂市博物馆位于山东临沂市北城新区兰陵巷中段南侧,馆内大量展品以临沂地域文化特色为定位,多方位呈现了临沂悠久的历史文化。

仙人骑狮铜器,晋,通高,18.9厘米,长14.2厘米,临沂王羲之故居发掘(2003年)。一仙人骑一雄狮,仙人长脸大耳,两眼微睁,嘴唇微闭,有胡须。头顶插一圆管形帽,中间有凸棱,帽顶端为一圆片状呈花瓣形饰。仙人上身裸露,下穿长裤,左手握一圆筒形器。右手掌向上作托物状,双腿骑坐在一雄狮上。狮身肌肉饱满,昂首张口,双目圆瞪,颌下长须,颈饰鬃毛纹,长尾下垂,四足雄踞。
夹砂白陶鬶,龙山文化,高36.8厘米,口径58厘米,临沂大范庄采集(1978年8月)。
夹砂白陶,双层圆口,圆口上小下大,均作平沿中间一周三角形镂孔,鸟喙形流向上斜伸,颈直高鼓腹,三足。颈腹间安宽带式鑿,鳌两侧饰波状纹,腹中部饰一周锯齿状附加堆纹。造型独特,姿态生动。双层口尤为少见,既有过滤功能,又有较强的装饰作用。
临沂市博物馆占地面积2.8528公顷,总建筑面积20805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4层,外观采用了四本书叠加的造型,象征临沂厚重的历史文化。内部常设展览面积10000平方米,形成一个通史七个专题互为补充的常设展览体系。
青釉胡人骑狮瓷水柱,晋,通高 18.9 厘米,长 14.2 厘米,临沂王羲之故居发掘(2003年)。一胡人浓眉大眼,两眼圆睁,高鼻大耳,络腮胡须,髭须上翘。头戴网纹卷沿高筒帽,帽中间饰有凹弦纹,帽后两带交叉下垂。身着圆圈、十字形纹衫裤,足穿网纹履,端坐于狮背上。左手楸狮耳,右手执便面于胸前,目视前方。卧狮怒目,张口,獠牙外露,颌下有须,长尾呈树叶状下垂,尾巴上卷,狮身印有圆形斑纹,蓖划鬃毛,通体施青釉。如意剑首,柄上配剑环,云纹剑体,外侧铭文为“匪鉴斯镜,以妆尔容”,保存完好。
临沂市博物馆前身为1963年成立的“临沂县文物收集组”,地址设在五贤祠内。1976年春,改称“临沂县文物组”,1979年文物组从五贤祠搬到沂州路中段51号,设置了文物陈列室并对外开放,次年更名为“临沂县博物馆”,1984年改为“临沂市博物馆”。原临沂市汉墓竹简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遗址性专题汉墓竹简博物馆,2019年,原临沂市博物馆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合并,成为临沂市博物馆。
神雀负雏衔鱼铜熏炉,晋,通高 16.6 厘米,凤身长 20.0 厘米,临沂王羲之故居发掘「2003 年 5 月」。炉身为凤形,凤长颈,头高昂,嘴衔一鱼,胸前伏一雏,伸颈作觅食状。背与双翅为盖,上有镂孔,背翅上伏四雏,翅下有穿栓,两盖可自由启合。长尾作开屏状。凤身饰有浅细羽毛纹。两足站立在底盘上,与底盘联为一体。底盘敞口,平沿,盘中间有小圆管,中空通至盘底。平底微凸,三乳足。
临沂市博物馆现馆藏文物3万余件,珍贵文物2132件。按质地共分石器、陶器、瓷器、铜器、铜镜、铁器、字画、书籍碑帖、钱币、金银器、骨器、印章、漆器、砚、木器、碑刻、石造像、汉画像石、砖纹、景泰蓝、瓦当、化石等24类别,尤以新石器时代和汉代出土文物以及汉代画像石最为丰富,其大部分来自当地的考古发掘及征集,有着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