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山岛-海上牧场

标签:
旅游地理 |
分类: 海岸、海岛(中国海疆) |
嵊山古称“尽山”,即“诸岛至尽也”,嵊山岛是中国最东端的人居之岛,曾因嵊山渔场的辉煌而喧嚣繁华,又因渔业资源的衰退而沉寂落寞。


嵊山镇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共由51个岛屿组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嵊山渔场的中心,每逢冬汛,三省一市十多万渔民奔赴于此,捕捞作业、日夜奋战。遇风时船只入港渔民登岸,渔港灯火通明,小镇热闹喧嚣,渔业服务发达,一时间盛况空前。
嵊山渔场水域宽阔,水质肥沃,水温适宜,饵料充沛,海洋生物种类繁多,素有“天然鱼库”和“海上牧场”之称。但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加,海洋污染范围的扩大,海洋资源逐渐衰退。为此,嵊山人开始搞起了贻贝养殖,以及贻贝产品的深度加工与开发,成为浙江省海产品养殖、鲜活水产品出口、外海捕捞等“捕、养、加”为一体的重要基地。

“海洋牧场”的构想最早由日本在1971年提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其主要目的是谋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

贻贝俗称“淡菜”,《本草纲目》载,“淡以味,壳以形,夫人以似名也”。因外壳乌黑锃亮,素有“海中黑宝石”之称。嵊山渔场是“中国贻贝”的主产地,白色浮子整齐排列,一望无际,即像是天空中的点点“繁星”,也似草原上散布的羊群,勾画出一幅壮观的“海上牧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