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历史地理文化杂谈 |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
崇明草棚村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上海市崇明岛三星镇,是1853年后逐步发展而成的集镇,遗存建筑与街道的风格体现了自然村落商业街的特色。
崇明草棚村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2.5公顷,范围:东临东安村,南临洪海村,西临海洪港村,北临协进村,海洪港、白港汇合处。特色风貌:保存了多处村内里帖结构的建筑,屋顶多为茅草铺就,砖砌方式与江南传统做法不同,同江北做法,传统上称为“如皋式”,并且保留有旧时商业建筑中的上翻店门和全脱卸门框。
崇明草棚村历史文化风貌区距今约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空间格局、形态以及“如皋式”建筑构造法和历史建筑中保留的旧时商业建筑中的上翻店门、全脱卸门框、宣传标语、门牌店招等相对独特的建筑风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历史感,反映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农村集镇的一种商业形态,记录和传承着草棚村的发展历史。
崇明草棚村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初创时,来开店的人大多就地取材,用稻草、芦苇、竹片条等编扎的草棚屋作为店铺,经营杂货买卖,于是就有了“草棚村”这个地名,后遭遇火灾,原有的草房大多损毁,重建时就逐步改建成砖瓦房,并且百余年来逐步发展形成一条长约400多米的老街。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崇明西部的主要集镇,上世纪90年代开始,老街居民陆续迁到新镇,人走房空,老街得以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