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昌-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标签:
旅游地理文化历史 |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泸山北坡,建成开放于1985年8月,是中国民族学专题博物馆。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腹地,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因其特殊的历史、社会、地理等因素,至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前夕,仍保持着完整的奴隶社会制度,被有关社会学家视为研究人类奴隶社会形态的活化石。为了更便捷地了解和研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各方面,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应运而生。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占地45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主建筑采用红、黄、黑三种彝族绘画的传统色彩,绘以日、月、山、水、羊角、鸟羽、火镰、鱼网等取材于自然的图案,极具有彝族风格。博物馆广场上矗立着大型雕塑“凉山之鹰”。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陈列展示分“富饶美丽的凉山”、“历史悠久的民族、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伟大的民主改革”三大主题, 以及“序厅”:“社会生产力”、“等级、阶级”、“家支习惯”、“宗教信仰、婚姻家庭、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奴隶和劳动群众对奴隶制的斗争”等单元,向人们展示2000多年来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衰亡、最终步入社会主义的历史轨迹。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收藏彝族文物4196件,包括黄金、白银、珠宝玉石、铜、 铁、木、竹、皮革、毛、骨、角、纸、 绸绢、石等物品。通过对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历法、习俗、宗教以及农牧业、手工艺等各方面的充分展示,可以了解凉山过去的奴隶社会,认识彝族社会发展历程,从而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