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清溪古城位于四川雅安汉源县城北,建于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商贸重地,素有“建昌道上小潼关”之称。


清溪古城地处大相岭山脉西南麓的高山河谷地带,古为笮都牦牛羌地,占据古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历史上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商贸兴旺,古镇繁华,城内有“九街十八巷”,南北走向的大街为主街,其余副之,并有小巷相连,互通互融,这里至今仍遗存着大量的明、清建筑。清溪文庙于光绪九年建成,为古学子修学之地,至今仍保存完好。
清溪古城在隋仁寿四年设沈黎县治地,隋末并沈黎县入汉源县。唐开元初剑南道使陆象先奏请依山临河筑黎州城,以拒南诏吐蕃。明为黎州长官司。清雍正七年腊月(1730年)县治今清溪,以土城东西两溪泉水清澈可鉴改名清溪县,设城厢镇,嘉庆初开集置附城乡。民国时改城区镇,历为州县治所达1346年。
清溪古城北接雅安,南连西昌,东临峨眉,西通康藏,历史上肩负着北拒藏夷,南抗彝蛮的重任,是历朝历代一个重要的边关军事重镇。古城为汉代始建,历代扩修,唐时已具规模,古城三面临绝涧,北枕邛崃山之麓,曾筑有高2丈8尺、周长7里7分的城墙,明末清初古城毁于燹,城墙于1958年拆毁,1950年县治迁九襄,清溪置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