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蒲江文庙位于四川蒲江县鹤山街道,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地势较高,砌石梯而上。历史上曾为“蒲江县立高等小学校”址。
《蒲江县志》载:“蒲江文庙原于县署之南。又在清朝康熙34年(1695年)迁于东街新建,又于乾隆22年(1757年)及嘉庆25年(1820年)重修完竣。”其庙与东街交界处,建有高大的石屏墙一通,全部系青石墩砌成,石墩之间留有空口,石墙上盖琉璃瓦和宝顶脊梁。长约30多米,厚约80公分,气势雄伟,颇称壮观。
蒲江文庙两侧各开一门,两门之间,乃一平坝。向北而行,便是“三桥九洞”。三桥两侧,各砌呈长方形石栏杆。桥下为池,其九洞之下,各掘一小凼,小凼积水,称曰:“泮水”。在清朝年间,每科入学“秀才”。由“教谕”带领,持香周游三桥九洞,称曰“泮水生香”。
“大成殿”建筑辉煌,工艺上乘,殿檐为斗拱构架,拱臂斜伸,结构奇巧,飞檐高翘,气势雄伟。大成殿上盖琉璃瓦,熠熠生辉。脊梁上盖琉璃瓦,其上塑造宝顶、飞龙、鳌鱼朝凤,是宫殿式的建筑物。
蒲江县地处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界处,古代属蜀国地。秦灭蜀后,隶蒲阳县。汉属临邛县。南北朝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正式建县,名广定。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名蒲江。蒲江县主要河流有蒲江河和临溪河,其中,蒲江河属岷江水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