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地理 |
分类: 丹霞、雅丹、沙漠 |
元谋土林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景观以群体造型为主,浑厚粗犷,成群连片,风格迥异,为世上一大奇妙的自然奇观,被誉为“大地的博物馆”。







元谋土林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为典型的土林地貌,共有土林13座,总面积达42.9平方公里,是国内外罕见的土林群。土林一般在盆地或谷地内出现,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其反映古地理变迁和地貌发育过程,因远望如林而得名。






元谋土林按其成因和土柱的形态特征,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土芽型”,是因地层岩性差异,长期受风化作用,产生一系列的裂隙,地表径流和雨水沿裂隙及软岩层进行侵蚀。形成一些高度与直径比小于1米,相对高度小于1米的土芽,这种类型是发展形成其他类型土林的雏形。
其二为“古堡型”,水流不断在“土芽型”的基础上侵蚀切割,沿地层的各种裂隙及软层面侵蚀、剥蚀,形成拱硐、平硐、竖井等形状。这种类型的土柱基座相连,面积较大。其柱体以下的平铜、拱洞在流水与重力作用下塌陷,使柱体分离,发展为其他类型的土柱。
其三为“尖笋型”,其组成物质主要是沙和粘土,胶结较松散,受雨水的冲刷淋蚀和地表水流的侵蚀切割,形成圆锥状的土柱。这种土林顶部尖锐,形态像硕大的雨后春笋,又像宝塔的尖顶。
其四为“铁帽型”,是典型的土林类别,分布最广。由于地层中的铁质、硅质、钙质经地表水的洗刷作用,逐渐溶解析出、渗透、淋滤至不透水层的界面上沉淀,富集胶结于其上部地层,形成氧化铁帽或硅质、钙质铁帽,在水流的侵蚀、冲刷作用下,渐渐暴露于柱顶,成为土柱的天然“保护伞”,“铁帽”与下面的土柱,相融而一,形成多种形态。





元谋土林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支流龙川江西侧,并沿分支水流的河谷、冲沟的边缘而分布,其中规模较大,发育较典型的有班果、物茂(虎跳滩)、浪巴铺(新华)、弯保、小雷宰等土林群落。土柱上分布密集的云母和石英等矿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灿烂的光芒,为土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徐霞客在底到此,记述当时土林的景色:“涉枯涧,乃蹑坡上。其坡突石,皆金沙烨烨,如云母堆叠,而黄映有光。时日色渐开,蹑其上,如身在祥云金栗中也。”






元谋土林与陆良彩色沙林、路南石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并称“云南四林”,其形成的奇特自然景观,享有“天然地质博物馆”、“巨大自然露天剧场”、“天然石俑殿堂”等殊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有《猎歌》、《金沙水拍》、《千里走单骑》、《无极》、《大兵小将》、《十二生肖传奇》、《捉妖记2》、IP大剧《斗破苍穹》等数十部影视在此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