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地理 |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
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是客家人开发岭南最早的地区,也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之称。





河源别称槎城,上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秦汉时属南海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南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南齐(483年)始置河源县。隋唐宋属循州。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设和平县治。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明崇祯七年(1634年)始建连平州。清属惠州。清宣统三年(1911年),连平改州为县。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1988年1月,设立河源市。





河源地处粤东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结合部,属山地丘陵地区。市境内第一大河流为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山和安远县三百山,上游称寻乌水,流入广东在龙川五合圩与安远水汇合后始称东江,全长562千米,流经市境内龙川、和平、东源、源城和紫金等县区,境内河段长193.6千米。


河源是最早客家先民的落居地,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客家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河源客家人以东江流域为聚居地,形成了以东江为情感纽带的独具个性的客家文化。客家民间艺术多姿多彩,如客家山歌、龙川杂技、紫金花朝戏,东江客家美食,龙川杂技、紫金花朝戏、连平采茶戏、和平纸马舞、舞春牛、船灯舞、花灯舞、客家婚庆等等,以及以“重名节、重孝悌、重文教、重信义”著称的客家人精神。其中,紫金花朝戏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