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地理文化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宋家庄古村位于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四墙高围一门独出,街道和古民居群呈现“主人”字型布局,建筑风格奇特、文化内涵丰厚,是蔚县最典型的古村堡之一。



宋家庄古村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72年),地属长城外太行山与燕山交会处的蔚县,因坐落在连结蒙古大漠和西北高原的咽喉要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所以被誉为“紫荆关外第一庄”。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栖居;北魏建村立寨,隋唐以后这里已是十里一堡、五里一庄的繁华之地。《蔚县志》载,宋家庄古堡长168米、宽166米,坐落在蔚县盆地的南北通商大道上。来往商旅的昼夜穿梭,既给这里的人们带来生活所需,又带来物质和精神文明。虽说地处偏远,当时却客栈、茶楼、店铺、书场一应俱全。




宋家庄古村犹如一座雄伟森严的庞大堡垒,堡门上方高耸着一座魁星楼,登高远眺,整个村庄的建筑尽收眼底,两侧古民居院落排列有序,砖雕、木雕、石雕精美。尤其是建在通街大道上的“穿心戏楼”,戏楼中间为空心通道,宽2.2米左右,平时通车行人,遇有演出,盖上木板、前后置木闸板即可以封闭,上能文唱武打,下能通车行人,堪称蔚县“戏楼一绝”。



“三大家族一口井,主人二字为昌明”。宋家庄因宋姓人始建而得名,但见证古堡辉煌的却是韩、苏、邹三大家族。其中,韩家是本地人,分成韩家镖局、韩家大院以及同姓认祖的韩氏三家。韩家镖局由韩瑛创建于清道光初年,其子韩邦元中武科进士,被同治皇帝赐“父子武魁”御匾。韩姓的另一族住在宋家庄真武庙前的东街上,典雅精美,纯朴清丽,是如今堡内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古民居群,被誉为“中国北方古民居之瑰宝”。苏姓先祖名苏镇,原籍上海,其曾祖父随燕王朱棣扫北,因屡建战功被封为将军,遗田产建起苏家庄。1517年,因苏家庄缺水举家迁入宋家庄。邹氏先祖邹铭于明成化年间,作为蔚州知州的师爷随任,百年之后,葬于宋家庄界内,为守祖茔,邹氏后代举家迁入宋家庄。庄内有口630年历史的古井,至今依然清冽甘甜、四季不枯。其不仅养育了宋家庄一代又一代的人,也酝酿了这里乐善好施、诵经唱戏、诚实守信的三大古风。

宋家庄古村堡墙内,一条宽敞平坦的南北竖街从堡门一直通到“一”字形东西大街上;堡正中也是一条东西横街,与堡门内的东西横街形成三个等距离的“一”字。三横与一竖相交,街道布局正好组成一个“王”字。而与堡门遥相呼应、坐落在北围墙正中凸显处的真武庙恰似一个巨大的“点”,不偏不倚正好落在“王”字的当头,使“王”字又变成了“主”字。从魁星楼向南观望,堡门外正南约五六米处与堡门洞相对应的是一座关帝庙,由堡门通向堡外的路被关帝庙分开形成左右两条斜街,一条向东南、一条向西南,延伸数十米,汇入一条东西大道。这两条斜街、恰似书法家笔下的一撇一捺,与堡门洞下那段连接堡内南北大街的路贯通一气,呈现出个规范的“人”字来。将这种街道奇观相连,便赫然成了巨大的“主人”二字奇观。堡门上方由青石雕刻的匾额上刻着“昌明”二字,宋家庄也因此又称为“昌明堡”。“昌”是繁荣兴旺,“明”是光明远大,二字结合,表达出先祖们期望堡内多出文臣武将、家业兴旺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