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海岸、海岛(中国海疆) |
海口骑楼老街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特色街区,2009年6月,老街以其唯一性与独特性,荣获中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骑楼建筑最早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近代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并传至东南亚。现代意义上的骑楼,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印度,当时英国殖民势力进入印度等南亚国家,为适应酷热的气候,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方法,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时称该类建筑为“廊房”。





海口骑楼老街建筑群起源于海口早期的对外开放,以及海上贸易与航运的发展。晚清时期,海口是全国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当时海口的海运航线通达东南亚及大陆众多沿海城市,南洋文化的传播,将各地的建筑风格引进海口。海口骑楼老街建筑群初步形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当时众多南洋华侨回乡投资建设,借鉴南洋建筑风格,形成了海口骑楼建筑风格的、欧亚混合的城市风貌,并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并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海口最早的骑楼始建于1849年,位置在水巷口、博爱北路一带的四牌楼(四牌楼建于南宋)街区,海口骑楼建筑群就是从这里蔓延伸展开来,形成规模的。后来,得胜沙路、文明东路、中山路、博爱路、解放路、长堤路等,两侧都是一幢幢南洋风格的柱廊式骑楼。街区覆盖面积约2平方公里,总长4.4公里,共有大小骑楼建筑近600栋。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海口骑楼建筑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色,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