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楞严寺

标签:
旅游历史地理 |
分类: 宗教圣地 |
湛江楞严寺位于广东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区内,始建于隋代末年,为二进小四合院式布局,历史悠久。




楞严寺最早称为“灵惠侯祠”,北宋末靖康年间,遂溪雷阳僧人孙琮结茅习禅于此,取名“白云禅庵”。元代至大年间,孙裕等塑佛像三尊于寺内供奉。明洪武间重建,有文章记载此事。清代康熙二十五年,遂溪知县宋国用在寺前建书室三间,为湖光社学,后并归于寺。清道光二十八年、清咸丰十一年两次重修,后人以佛教有《楞严经》而改禅庵为楞严寺。




楞严寺由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组成,其独特之处在于大雄宝殿是于悬崖峭壁之间,依天然火山岩洞修建而成。纯天然岩洞,约40平方米。殿内供释迦、药师、弥陀佛和十八罗汉。岩之四周,形势天然,硬山顶,顶巨岩覆盖,以“湖光岩”三字摩崖石刻而闻名,此乃丞相李纲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被贬经雷州留下的罕见笔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