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半坡博物馆

标签:
旅游历史人文杂谈 |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
西安半坡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半坡遗址于1953年在西安灞桥发电厂的选址过程中被发现,随后的发掘中,共清理出房屋遗迹40多座、地窖遗迹200多座、灶坑80多个、柱洞400多个,以及陶窑6座和墓葬170多座,出土了近万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以及数量可观的彩陶、雕塑等艺术品和各类装饰品。在此基础上,1956年成立了“陕西省博物馆半坡村分馆”,1957年更名为西安半坡博物馆,并于1958年对外开放。










半坡博物馆收藏文物3万多件,主要是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等,表现半坡人的生产和生活以及艺术创造。其中约有石器3000件,陶器1.4万件,其他质地器物3700多件,人骨标本200多具,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标本约200多件。具体包括石斧、石铲、石刀、刮削器、敲砸器、箭头、磨盘、纺纶、骨锥、骨刀、骨针、鱼钩、鱼叉、陶钵、陶盆、陶碗、陶罐、陶甑以及尖底瓶等,此外还有陶哨、人头、鸟头、兽头等艺术品和一些装饰品,以及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二十二种刻划符号。展品充分揭示出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半坡博物馆展出大量绚丽多彩的陶器,其绘画艺术丰富生动,多绘在盆、钵、罐、细颈壶上,图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所有图案中,鱼纹图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面鱼纹”出自1955年出土的陶盆,盆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盆内壁及近底处绘制人面纹和鱼纹各二,两两相对,两条鱼纹是以线条勾出的简笔画。两个人面纹面部作圆形,头顶三角状发髻,发髻外围以类似鱼鳍的带刺三角形装饰;额头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圆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








小口尖底瓶是半坡文化最具典型意义的器物,一直被认为为是汲水器,也被认为是酒器、祭器、葬具等。细泥陶或细砂硬陶,红色,制作精美,部分器表饰彩;小口、短颈、鼓腹、尖底、腹两侧有耳,肩部及中腹以上装饰左向倾斜的细绳纹,器型变化较多,口部剖面呈方形、圆形、葫芦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