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荔-岱祠岑楼、金龙寺塔

标签:
旅游历史人文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岱祠岑楼位于陕西大荔县朝邑镇大寨子村,是古建筑岱祠的唯一遗存,其功能为当时文人雅士听乐之处和民间奏乐祈神之所。
岱祠也称东岳行祠、岱祠行宫、崇佑观、东岳庙,原为一完整的建筑群。相传为春秋时期鲁班所建。乾隆六年《重修东岳庙记》载:“东岳庙不知建自何代,重修于唐,敕建于宋,再扩于明”。历史上岱祠气势雄伟,沿中轴线依次分布山门,中岑楼(乐楼),东歌楼、西戏楼、广场、石牌教坊、左钟楼、右鼓楼、香亭、长春阁、献殿、正殿、寝殿等建筑。现今,惟有岱祠岑楼留存。梁思成曾对其进行鉴定,认为“此楼历代重修,多照宋建法式复制,宋代部分建筑构件仍被采用,并长期保留。”
岱祠岑楼系台基式建筑,通柱式木架结构,南有门楼,进门通过廊房可入乐楼正庭。乐庭呈长方形,四周墙内竖落地木柱各四根,直通楼顶,撑起整体屋架。并以挑枋承托出檐,整体建筑逐层收分,似成塔形。楼上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琉璃筒瓦覆盖,举折平缓,釉彩牡丹砌合成脊,琉璃龙头兽吻相对而立。
金龙寺塔位于陕西大荔县古黄河西岸,原是金龙寺内主要建筑,为原朝邑县十二景观之一。该塔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地震倒毁,明末重建。后因寺毁唯留其塔孤立旷野,被扩入岱祠内。金龙寺塔八角七层,密檐式砖构建筑,塔刹为馒头状,亦用砖筑,高约25米。据载,古时登临览眺,则见西枕华原,东揖中条山,北镰山,南视雄姿华峰,左右环视黄、洛、渭等山水名胜。
文殊新塔位于陕西大荔县城北大街北端,原名“文殊塔”,因始建于北宋淳化五年的“同州长兴万寿禅院”的主体建筑“文殊阁”而得名。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在阁基建塔立碑,塔共4层,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冬,拆上层又续增3层。民国廿五年(1936年),又在“文殊塔”基础上重建文殊新塔。该塔系砖质阁楼式空心塔,六角七层,从第二层起,每层各开六个坚式长方形窗,底层南北各开塔门,另开四个圆窗。层檐为外叠涩五层,塔顶各角为象鼻挑角,并可悬铃。内置螺形木梯和栏杆,可攀沿旋转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