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堰历史文化风貌区

标签:
旅游历史地理人文 |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
张堰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上海市金山区中部,基本保持了传统的河道街巷格局,曾因其文化底蕴深厚、商贸交通发达而被誉为“浦南首镇”。






张堰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为东、南至松金公路,西至张泾河,北至金张公路,面积41.7公顷。风貌区内历史上曾有有大、小弄巷29条,目前保存较好的多为清代建筑风格,具体有石皮弄建筑群、政安弄建筑群、西河沿建筑群、南社纪念馆建筑群四大片区。此外,还有近代诗人、同盟会领袖之一、南社创始人之一的高旭(字天梅)故居,以及近代书画家白蕉故居、大境堂、民国22年的百家天主堂、清代张单氏节孝坊等历史建筑遗迹。








张堰旧名“赤松里”,相传汉留侯张良从赤松子游曾居此,故又称“留溪”、“张溪”,晋朝时形成商市,时称“留溪镇”。唐代时设浦东场大使署于镇,唐末五代(907年左右)为御海潮侵蚀,置华亭十八堰,其中之一便为“张泾堰”,镇袭堰名,俗称“张堰”,宋乾道二年(1166),转运副使姜诜修置张堰闸,且至清朝“所存者唯张泾一堰”。明代设金山巡检司署和税课局于镇。清代镇设有金山分府署。张泾堰的遗址,就在今张堰镇石皮弄口。张堰镇就建在古代张泾堰的旧址上。目前张堰的桑园村,尚存“闸上”、“晒盐地”等地名。






张堰历史文化风貌区历经千年,张堰老街由张堰东大街、留溪路、花贤路、西河岸、牛桥港等区域围成,一直是这里的商贸、文化中心。张堰大街东西走向,曾经各种商号、银楼钱庄、酒楼饭店林立,如今仍有布店、修鞋店、粮油店和南货店等特色店铺。








张堰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古迹众多,南社纪念馆位于新华路,曾是姚光故居,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以前,坐东朝西,有前后四幢砖木结构二层楼,计有五十八间房,建筑面积近一千八百平方米,保存了较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其对面的大境堂,原为卢家祠堂,修葺后成为上海华侨书画院和海上书画院的创作基地。政安弄的陈氏老宅,是一栋年逾百岁的回字结构的清代建筑的走马楼。现张堰公园历史上曾为吴家花园、钱家花园,花树繁茂,移步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