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2020-04-29 09:46:16)
标签:

旅游

历史

文化

人文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留存有上海700多年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是上海中心城内整体性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以上海传统地域文化为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起源于明代中叶,当时东南沿海倭患不断,上海所在地区开始建筑起环城墙,墙内称“城”,墙外热闹处称“厢”,“老城厢”之称也由此而来。上海开埠后,城墙作为屏障的功能已基本丧失,城墙已成为县城发展的阻碍。辛亥革命后城墙被拆除,该区域得到快速发展,各种书院、会馆等组织出现,荟萃了众多私家园林、寺庙等名胜古迹。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199公顷,范围为中华路-人民路以内区域,蕴藏着各个城市发展时期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历史遗存,特色风貌有豫园、城隍庙、大境关帝庙、文庙、书隐楼、龙门村等建筑。风貌区边界明确、形态独特,区内街道交错密布、巷弄蜿延曲折、街巷景观多变、建筑类型众多,既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宗教建筑、民居和商业街市,也有近代中西合璧的各类建筑物。其见证了上海的城市发展和时代变迁,为典型的自然发展形成的城市格局。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是近代上海的发源地,是上海城市的起点和基石,也是上海沧桑兴衰的缩影。老城厢风貌区内留存有上海700多年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共确定有大境路、方浜中路、青莲街、学宫街、学前街、文庙路、东街、药局弄、巡道街、天灯弄等34条风貌保护街巷,集中体现了清末民初以后上海百余年间所建成的历史建筑、传统城市生活面貌,和四方杂处的市井百态,是一片最上海,却越来越不像上海的古老城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留的大境阁城墙始建于1553年,绵延4.5公里,原为抵抗倭寇而建,目前是上海市区唯一幸存的旧城墙,其内“大境阁”曾被列为“沪城八景”之一。大境阁东侧的白云观始建于清代,被称为“十方丛林”,是近代上海全真派较有影响的一座道观。城隍庙是上海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庙前的方浜路是老城厢内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市,这一带是上海市民文化的代表地带,是典型的上海老城厢风貌,小街、小巷、小弄堂的传统街巷格局及底层民居的形态特征,体现了特定年代的生存状态、居住形态、生活方式、社会网络的特征。1996年修复后命名为“上海老街”。豫园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嶙峋,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