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标签:
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地理 |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风情、庙会文化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荟萃之地。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十里秦淮为轴线、明城墙为纽带,串联起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儒家思想与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内涵,历史人文丰厚。其中夫子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为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古名淮水,本名“龙藏浦”,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古城南京。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秦淮两岸,自古便是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历史上极富盛名,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明清两代,十里秦淮达到鼎盛。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众多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风流韵事,在此演绎,秦淮河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南京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在明代起成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导致这里集中了众多服务行业,街市繁荣。江南贡院地处夫子庙学宫东侧,始建于1168年(宋乾道四年),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达到鼎盛,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从贡院落成到晚清废除科举江南贡院为国家输送了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



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古老而著名,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住宅区,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