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2019-12-25 13:51:25)
标签:

城市

历史

文化

地理

旅游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上海市虹口区东部,因区域内的“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宗教场所”,而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殊的文化价值。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为东起保定路-长阳路-临潼路;南界杨树浦路,西至海门路;北临昆明路-唐山路-舟山路,占地约29.4公顷。区内的提篮桥监狱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优秀建筑;区内的道路、街巷、寺庙、会堂、民宅等,基本完整保留了历史上的街区格局。特别是,比较完整保留了二战时期犹太难民避难上海时期的建筑风貌,集中体现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大批犹太人集中生活的地区,其内里弄式花园住宅及新式里弄较为集中,环境优美,建筑布局独特,时有“小维也纳”之称。里弄住宅排列有序,刻意追求东西向的相对布局,围合形成建筑组团,其内部的庭院空间作为半公共的社交场所。建筑一般沿街面较长,立面多为清水红砖和清砖相间砌筑而成,门窗多采用带有巴洛克装饰风格的拱券形式,华丽而精美。区内的犹太教堂、住宅、店铺、学校等建筑物及犹太人生活过的历史环境在虹口区甚至整个上海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还有一些宗教、商业建筑记录着这段历史,如摩西会堂旧址等。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北侧的“提篮桥监狱”建筑本身有一定特色,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曾有“远东第一监狱”、“毁灭之城”、“东方巴士底狱”之称。提篮桥监狱由当时的公共租界工部局始建于1901年,1903年启用,当时为上海工部局警务处监狱,后陆续扩建、改建。历史上,提篮桥监狱曾收押过众多知名人物。1945-1948年间,这里是关押、审判、处决日本战犯的场所。一段时期内,“提篮桥”在上海语境中,除了是地名外,还逐渐成为监狱的代名词。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提篮桥之名,来自于域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 的下海庙,当时这一带还是渔村,渔民出海打鱼,祈神求福,该庙就是下海浦的一座水神庙。据说,联结“下海浦”两岸有座“香花桥”,人们去敬香时,提着装有鲜花香烛、供品的竹篮走过,这座桥就被称为“提篮桥”。另说,该桥的形状,形似提篮的柄,因而得名“提篮桥”。上海开埠后,提篮桥区域被辟为美租界美侨居留地,至19世纪中期,提篮桥附近形成集镇。此后,该区域填浜筑路,修建桥梁,至19世纪末,沿黄浦江北岸已是客货码头林立,提篮桥地区成为当时上海的交通枢纽之一,连通了租界繁华区和杨树浦工业区。同时,提篮桥地区也成了密集住宅区。交通便利与人口稠密,带来了近代工商业的迅猛发展,提篮桥也由最初的桥名,延伸成了一个区域的地名”。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