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2019-11-18 14:28:43)
标签:

旅游

历史

文化

城市

地理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上海南汇区航头镇,在宋时成为沿海晒盐的盐场,是南汇地区最古老的集镇之一。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占地面积20公顷,区域范围内保留了沿南咸塘港的传统风貌建筑,以及街巷格局较为完整的区域。街巷传统特色浓郁,整体尺度较好,仍保持老街基本风貌。留存了以王家祠堂、东刘老式楼房、西刘老式楼房、东协顺洋布店、协昌祥洋布店等为代表的历史建筑,体现了下沙千年盐业重镇的历史地位和风貌,2005年列为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原下沙书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市的南汇地区和崇明岛都是由长江夹带的泥沙冲积而成陆,崇明岛地处于北,名“上沙”,南汇地区地处于南,故名“下沙”。下沙是南汇地区最早成陆的地区之一,这里最早称鹤沙镇,宋代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称此地:“鹤唯鹤窠村所在为得地,余皆凡格”,鹤沙即因此得名。北宋后期,该区域建“下沙盐场”,设本部于鹤沙,并改名为“下沙镇”,朝廷曾在此设立盐监和两浙盐运使司松江分司,俨然成为当时松江东部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早在隋唐时期,下沙地区就有煮海熬波制盐之业。五代时,下沙盐场南邻奉贤,北至宝山,是华亭五大盐场之一。据《熬波图》载,“浙之西,华亭东百里,实为下砂。滨大海,枕黄浦,距大塘,襟带吴松、扬子二江,直走东南,皆斥卤之地,煮海作盐,其来尚矣。”宋代,下沙已经发展成上海地区最早的20多个市镇之一。至元代,下沙镇形成商业街,店铺鳞次栉比,商贸繁荣。明《鹤沙志》载,“宋建炎年间设盐课司于下沙镇,因名之下沙场,商贾咸集,遂成都会。”“迨后避兵南渡者,俱目鹤沙为居也,相聚而庐舍焉。”明朝初年,下沙商市之繁华,名列东南沿海各镇之首。明嘉靖年间,下沙曾一度为倭患侵扰,市面败落。倭乱平息后,逐渐恢复发展,以众安桥为中心的东西街和南北街正式形成。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元代和明代初期,是下沙盐场的鼎盛时期,统辖三场九团,创造出了一整套独特的煮盐方法,盐产量为浙西所属27个盐场之冠。明代后期起,因沙涨水淤,咸潮渐远,盐灶逐渐停煮。清道光十年(1830),全部盐灶停煎。清与民国时期,因手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下沙镇云集了大量商贩,粮、棉交易依然活跃。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