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2019-11-11 13:32:35)
标签:

旅游

文化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黄梅县博物馆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城五祖大道,馆舍为以园林式建筑群为组合、体现吴楚文化的仿古式建筑。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黄梅有三宝:“禅宗戏曲挑花妙”。挑花即黄梅挑花,其与佛教禅宗、黄梅戏和岳家拳一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驰名神州。黄梅挑花被业界称其为“富于幻想的楚辞”、“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1959年周总理亲自选其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黄梅挑花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黄梅县博物馆辟设专题展厅,对黄梅挑花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予以展示陈列和阐述。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挑花工艺是在棉布或麻布的经纬点上,用彩色的线挑出许多很小的十字,构成各种图案。一般挑在枕头、桌布、童装等上面,作为装饰,其与刺绣有显著的区别。刺绣多是选择丝、绸、缎为底布,绣制时需要用绷圈将底布张开,针脚不注重落在经纬点上,而挑花的底布多以麻布或棉织土布为底布,挑刺时无需使用绷圈,强调针脚必须落在经纬线的结合部上,呈“十”字形的为“十字挑”(又称立体挑),呈“一”字形的为“一字挑”(又称平面挑)。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黄梅挑花起源于宋元,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其起因是缝旧补破使然,既巧妙遮掩破洞,而且美观好看。在历史继承传过程中,黄梅挑花逐渐发展成为艺术创造,具体表现在用线的变化,以五彩丝线替代当初单一的黑白棉线,以花鸟虫鱼、山水田林乃至神话戏曲故事及少量的文字等复杂构图替代当初呆板的十字花。这些变化凝聚了黄梅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至近代,黄梅挑花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思、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瞩目于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黄梅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其南部百里平原乃长江冲积而成,深厚的潮沙泥十分适合根须发达的棉花生长。自宋代棉花被引进黄梅种植起,其纺织业亦即一路跟进,挑花工艺因之迅猛发展。至今,黄梅挑花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花纹形状一般由团花、边花、角花、填心花等几个方面组成,表现的手法简炼,概括,高度夸张变形,高度程式化和几何化,强调神似,而不在乎形似。同时,其图案都深含寓意,用以揭示心中的意愿。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湖北-黄梅县博物馆之挑花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