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

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宗教圣地 |
真如禅寺位于江西云居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场所,是佛教禅宗(曹洞宗)的发祥地,为全国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





真如禅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10年),当时道容禅师与司马头陀同游云居山,见此地平如掌,于是在此开辟云居禅院。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时称“南宗伟人”的道膺担任主持,遂使真如禅寺闻名天下,唐僖宗赐额“龙昌禅院”。历史上真如禅寺几经沉浮,元末毁于火灾,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建,落成后,神宗皇帝御书“智水消心火,仁风扫世尘”。抗战期间,真如禅寺未能幸免,毁于战火。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释虚云主持重建,其以百岁高龄率僧众开荒垦地,躬耕陇亩,打地抛砖,重建寺庙,再塑佛像。至1959年,殿堂僧舍相继落成。“文革”中,真如禅寺再遭重创,直到1982年,真如禅寺重新修复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斋堂、钟楼、鼓楼、禅堂、虚怀楼、云海楼等建筑,新建“虚云和尚舍得塔”。1986年底,增建了山门、方丈、影堂和库房等殿舍,重塑佛像二百多尊,修复道容、道膺等历代祖师塔41座。1990年,兴建了“虚云纪念堂”。成为全国重点寺庙和佛教活动的场所。





真如禅寺以三门为中轴线,过三门是罗汉桥,然后依次是天王殿、韦陀殿、钟楼、鼓楼、客堂和大雄宝殿,根据庙宇的大小再建有其他的殿堂,多为砖木结构的宫殿式重庑双檐大开间,上盖生铁铸瓦。禅堂外是一片平地,有一棵千年银杏树,树高36米,径围9.1米,相传为道膺禅师亲手所种。





赵州关是云居山绝顶的一个隘口,据说唐代赵州和尚上山访问道膺禅师,道膺送他下山,在隘口依依惜别,因此把它叫做“赵州关”。原存石碑现已建成关楼,全用花岗石精雕砌成,高7米,宽13米,结构严谨,气势雄伟。在关楼内,是面积约二千平方米的“莲花池”,历代僧侣在此放生。在赵州关外右侧,建有海会塔,又名普同塔,是为七众弟子火化后骨灰安放之所。海会塔上层,又建了虚云塔一座,塔高5.5米,花岗石精雕砌成。





曹洞宗由良价和本寂分别在江西洞山和曹山创立,主要是宣传理事不二、体用无碍的思想。而曹山这一法系四传后就断绝了,只靠洞山法系道膺禅师一脉在云居山真如寺弘法,使之得以绵延流传下来,因此,真如禅寺是曹洞宗的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