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威远楼

标签:
旅游城市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陇西威远楼位于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城中心,又名鼓楼,始建于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名曰“威远楼”,取威震远方之意。







北宋仁宗年间,新筑古渭塞于城东北一里,取名“威远楼”。有诗赞曰:“韩公安抚来秦风,威远楼筑在渭滨,凭眺自看西土月,,旌旗已靖朔方尘。”元初,汪世显父子扩建城桓时,将威远楼移建城中。公元1341年,官府把计时的铜壶滴漏及报时的更鼓置于楼上,因此俗称鼓楼。明初重建,砌巨型砖墩台基,之上架木构筑高楼,其外观更加雄伟,高悬“巩昌雄镇”、“声闻四达”巨匾。清康熙55年加以扩建,改修为砖基三层木构楼,为现今模样,并将1102年所铸铜钟移置楼上,俗称钟鼓楼。





陇西威远楼经历代维修和扩建,现为砖基三层木楼,基座高11米,长27米,宽17米,楼高15米,通高26米。一楼有廊柱24根,三楼均为正面飞檐,檐下斗拱彩绘102朵,楼内梁架扶持制约,结构紧密,垂脊兽头,昂首高蹲,戗脊套兽,栩栩如生。逢年过节,可登楼远眺,鸟瞰县城全貌。2013年05月,陇西威远楼入选古建筑保护名单,并成为国务院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