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察尔汗盐湖

标签:
旅游自然 |
分类: 湖泊、湿地、森林、草原 |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南部,是一个以钾盐为主,伴生有镁、钠、锂、硼、碘等多种矿产的大型内陆综合性盐湖,为中国矿业基地之一。






察尔汗盐湖是青藏高原“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最低洼和最核心地带,海拔2670米,亿万年前的海洋,由于青藏陆地隆起导致海陆变迁,柴达木成为盆地。海水被山峰分隔,并逐渐萎缩和干涸而形成多个大小盐湖,察尔汗盐湖便是其中最大的。察尔汗盐湖地跨青海格尔木市和都兰县,由达布逊湖、南霍布逊湖、北霍布逊湖、以及涩聂湖等汇集组成,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盐湖(仅次于美国盐湖城盐湖)。






“察尔汗”是蒙古语,意为“盐泽”。察尔汗盐湖东西长160多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盐层厚约为2-20米,是中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各种盐总储量超过600亿吨,是中国钾镁盐的主要产地。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据说可供全世界的60亿人口食用1000年,如果架一座厚6米、宽12米的盐桥,这里的盐足可以从地球通到月球。此外,湖中还伴生着、镁、锂、硼、碘等多种矿产,钾盐资源极为丰富。据专家介绍,察尔汗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至少在12万亿元左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过察尔汗的记载,物产丰富,当时所用“青盐”源自此地。





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上世纪五十年代,察尔汗地区的浩瀚古盐湖,被发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于是1958年,国家正式决定在青海建立钾肥生产基地。国家“七五”期间,钾肥扩产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获得快速发展。1996年,青海钾肥厂改组为国有独资的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发行A种股票并完成上市。之后,重点技术改造与新建项目的高速发展,使生产和经营出现了崭新格局。通过三级跳,两代高原盐湖人的努力,察尔汗盐湖被建成中国第一规模的钾肥生产基地。






察尔汗盐湖地处戈壁瀚海,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虽有格尔木河、素棱果勒河等多条内陆河注入,但水份蒸发量远高于给水量。盐湖因长期风吹日晒,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湖内高浓度的卤水逐渐被结晶成盐粒,湖面板结成了数米厚盐盖,盐盖下面仍是卤水。这种盐盖坚硬无比,承载能力很强,著名的青藏铁路、敦格公路和察尔汗钾肥厂,都是修建在盐湖浮与卤水的盐盖之上。其中,敦格公路从达布逊湖上穿过,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的盐桥,全长32公里,被誉为“万丈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