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池州-杏花村

(2019-03-07 08:52:44)
标签:

旅游

文化

地理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池州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最早为几间“沦为荒烟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由于晚唐杜牧所作《清明》一诗,使其名传青史,饮誉天下。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池州杏花村”的称谓最早见于清代贵池县人郎遂所著《贵池县杏花村志》,而后《广舆记》、《江南通志》等书有所收录,而“杏花村”建制村镇则是在明代天启末年,由时任池州大守的顾元镜所设立。顾元镜曾赋五律云:“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红杏添新色,黄垆忆旧时。远山层作画,好鸟解吹箎。偷得余闲在,官钱换酒卮。”明嘉清四年(1525),山西蒲州张邦教出任池阳郡同知,在池州任职期间,“留意山水,赏表杜樊川遗迹,并在杏花村立亭,撰联曰:“胜地已无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清代贵池杏花村人郎遂,少年由诸生入太学,以诗文名于时。其才华出众,但不乐仕途,清康熙间携儿辈读书于杏花村,出于对乡土的热爱,历经11年,编辑《杏花村志》十二卷传世,被搜入《四库全书》。清代翰林院检讨侗《题杏花村志》诗曰:“从来未有花村志,好事今推郎上元。我欲移家武陵住,也编仙史记桃源。”清代名士、贵池人曹文慧为郎遂《杏花村志》赋诗曰:“著出名书村愈名,依稀小杜是前生,斯人宁止一丘壑,还情如椽纪太平。”清代诗人、贵池人朱之梅作《杏花村》诗曰:“相传杜牧刺池州,村酒村花两共幽。”自杜牧《清明》诗后,历代名士接踵而至,慕其名者热衷于修建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唐会昌四至六年(公元844-846年),时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春游杏花村,在黄公酒垆畅饮美酒后,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绝唱《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描绘出江南清明那连绵的雨、迷乱的心情和醉人的美酒,也吟出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据史料载,古时杏花村,杏花遍野,村里酒垆如肆,尤以“黄公酒垆”著名。清《杏花村志》记之:“酒垆茅舍,坐落于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桕梢头,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酒垆院里有一口‘黄公井’,水似香泉,汲之不竭,用此水酿出的酒,为时人所争饮。”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二十世纪初,池州杏花村复建,2002年,香港《大公报》以整版刊载《春风醉雨杏花村》一文,向全世界隆重推介“池州杏花村”。复建后的杏花村景区风格朴素、典雅,其内广植花草、杏树成林,仿唐建筑错落有致,其中包括六朝长廊、怀杜轩、郎遂故居、鱼龙桥、古戏台、青莲馆、民俗村、鱼歌埠、望华亭、昭明堂、醉仙湖、窥园、圣母桥、十里桥、问酒驿、明清村落、杏花诗林、梅洲晓雪、杏花酒坊等景点。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