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川沙-古城墙公园

标签:
旅游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古城墙公园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为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为抵御倭寇入侵而建的川沙古城遗迹。





明嘉靖三十六年,朝廷兴筑川沙城。九月始筑,十一月竣工。城周围四里,高二丈八尺,阔三丈有余。门四,雉堞三百七十二垛,炮台十二座,吊桥四,濠阔一十二丈,深一丈五尺。城内设置守堡千户公署、百户所、军器库、把总司署、抚按行台、演武场、城隍庙、社学、下沙二三场署及南跄、三林两巡检司。古城历代均有修葺,自嘉庆十五年(1810年)最后一次重修之后,均以费巨,未再维修。民国初期已坍之城砖,被收拾充作修砌城内街道,民国14年(1925年)经召集城市各公团协议,一致赞成拆城,仅留东南城角一段,保存魁星阁古迹,并为县城小学设置园林。





古城墙公园目前保留有近80米的城墙遗迹,紧邻与古城同时建立的护城河。2010年,古城墙从观澜小学校园剥离,改建重修,以古城墙公园的面貌对外开放。园内有一城墙平台,两侧为遗存的城墙,青砖垒砌。坡前分别立有“川沙古城墙”和“岳碑亭”两块石碑。记载,当时城墙修建完成时面向护城河设有12座炮台,目前公园的城墙上还象征性地保留了一门土炮。







古城墙公园立有一亭一阁,亭为岳碑亭,亭内立有岳飞手迹《七绝》,“学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颓倒瓮头低;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缘何只自迷。”为岳飞勉励友人振作抗敌而作。与岳碑亭相对的是建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魁星阁,为三层宝塔型建筑,六面飞檐翘角,葫芦型塔顶,为祈愿当地文运昌盛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