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东安吴公塔

标签:
旅游古迹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吴公塔位于湖南东安县紫溪市镇紫溪河北岸的玉色悬崖上,紧邻湘桂铁路,是一座清代古塔,是东安县保存比较完整的古迹之一。

.


吴公塔兴建于清乾隆年间,据《东安县志》载:“知县吴德润与荆道乾造浮屠……”。 紫溪市镇自宋雍熙元年(984)至民国36年(1947)一直是东安县城。清乾隆十四年(1749)冬,时任东安知县吴德润主持建塔,初名“回隆塔”,本意是建一座文昌塔,期望“回涧紫水文光射”,借此开启一方文运,起教化之用。不料宝塔尚未完工,知县吴德润就被另用,离开东安。续任县令荆道乾接手工程,历时三年,于乾隆十七年竣工。荆道乾宅心仁厚,将功绩归于前任,命塔名为“吴公塔”。




吴公塔曾以“塔峰插汉”名列“清溪第一景”,塔身为青石结构,七层八面,塔形精美,建造严谨。塔高28米,底座直径11米。塔内空砌,内实五层,有石级可回旋至塔顶,其中,第一层内辟有壁龛,除第四层外,其余各层均有券门。每隅角砌有斗拱,塔顶为3只下大上小的石鼓相叠而成,鼓下砌有石级二层,可憩息。另第一、二、四、六层外围砌有青条石回廊,均可凭栏眺望。登塔极目,数十里风光,古城雄姿、江心帆影,尽收眼底。有诗为证:“一峰高竖紫水边,紫水长天一色妍;即看紫云天际现,他年青紫羡联翩。”
.
.
.
.
.
.

吴公塔建成后,当地文人雅士在此聚会,围绕这座塔且吟浅唱,写下众多诗句,并刻在石碑上嵌于塔内,为此塔凭添几分文化韵味。历史上吴公塔几经劫难,尤其是1944年,日寇入侵,紫溪镇被夷为平地,吴公塔依然屹立在紫溪河畔。湘桂铁路每日大量列车从塔旁呼啸而过,却对塔身震动无损,可见其建筑工艺之精良。吴公塔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造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准,具备相当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景观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