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月坛公园

标签:
旅游地理文化杂谈 |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
月坛公园位于北京西城区南礼士路西,是明清两代帝王秋分日祭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宿神祇的地方。

.

.
.
.
月坛又名“夕月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钟楼、天门、神库等古建筑均保存完好。清末,祭祀夜明神的活动被废弃,月坛遂成为驻兵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几经修缮,于1955年辟为月坛公园,1969年在公园内建筑了电视铁塔。“文革”期间,月坛古建筑遭到严重损毁,1980年后,得以陆续修缮。2006年,月坛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

.
月坛公园占地8.12公顷,分为南园和北园两部分。北园以红砖绿瓦的古建筑和规则式的道路为主要特征。其中夕月坛为一层,高1.50米,14米见方,面积196平方米。东南西北四面建有均为六级的石台阶。围绕夕月坛的壝墙为方形,正东建有三门六柱的棂星门,门楣、门阈、门柱均是汉白玉石制成,配以红色的棂星门。钟楼为一阀两层,通面阔17米,通进深14米,,绿琉璃筒瓦歇山顶,檐下彩绘旋子彩画。具服殿为正殿三间,南向,单檐歇山顶,覆绿琉璃,外设宫墙,有三座宫门。
.

.

.
.
月坛公园的南园又名“邀月园”或“蟾宫园”,是一处以山石池亭和迂回曲折的园路所组成的山水园林。东北角有种满青松翠柏的小山,顶上建有敞堂,西北角和南部也各有一丘,丘上各建一座彩画古亭,名日揽月亭和霁月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