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

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
.

.

.
中国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hina)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

.

.

.
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为1912年筹备,1920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1949年10月,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1960年8月,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2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

.

.

.

.
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由两轴两区构成。两轴为:由西门到东门的东西轴线和由南到北的南北轴线。两区为:由中轴内中央大厅分隔的南北两个展区。辟有展厅数量48个,最大的2000平方米,最小的近800平方米。另有近800个座位的剧场、近30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兼数码影院)、600平方米的演播室,以及2800平方米的图书馆。

.

.

.

.
三星塔拉玉龙,新石器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高26厘米。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该玉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

.
虎纹石磬,商,打击乐器,1950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长84厘米、宽42厘米、厚2.5厘米。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石磬。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多件商代石磬,妇好墓中出土5件长条形石磬,制作比较精细,磬身上分别刻有文字和鸮纹,其中有3件,均为白色,泥质灰岩,形亦相近,可能是一套编磬。这件虎纹石磬可称为商代磬中之王,正面刻有雄健虎纹,据测定此磬已有5个音阶,可演奏不同乐曲。

.
《古代中国陈列》展厅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级文物521件。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

.

.

.

.
《复兴之路》展厅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最新发展。近代部分以2300 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 多年的历史。当代部分则与近代部分相衔接,反映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中国革命博物馆当时是中国近、现代文物收藏量最大的博物馆,基本陈列是“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

.

.

.

.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这里收藏的140万余件藏品,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

.

.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丰富、类型多样、精彩绝伦,拥有近60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从红山文化雕琢精美的中华第一龙,殷商晚期形制雄伟的后母戊鼎,铸有武王征商铭文的利簋,到诙谐传神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体现盛唐气象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再到宋元明清精彩纷呈的瓷器书画、古籍善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绵延不断、薪火相传;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的上下求索,《新青年》发出的时代呼唤,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大事变,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拯救民族危亡的连天烽火,《开国大典》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万丈豪情,再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生动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见证在这里逐一呈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