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运河干流-温榆河 京杭大运河系列221

标签:
旅游地理 |
分类: 中国大运河 |
温榆河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发源于北京延庆南境“居庸界”山诸泉,自沙河水库至通县北关拦河闸全长48公里,属于北运河水系上游干流河道。

.

.

.
.
温榆河古称湿余水、温余水,因其干流北侧有汤山一带温泉水汇入,且水量较大而得名,其开发利用,始于汉代。其名称最早正式见于《汉书•地理志》与汉代《水经》。至北魏时,郦道元作《水经注》,第一次对温余水源流与其各大支派,进行了周密详实的考察论证。辽代,始改今名,又称榆河,俗称富河。温榆河上游由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3条支流汇合而成,其后又有蔺沟河、清河、龙道河、坝河、小中河汇入。
.
.

.
.
温榆河别源甚多,主要出自西山诸泉,其次出自北山诸泉。温榆河流至与通州交界处,与潮白河交会,入通州境,流至州城北关闸,即以此为分界线,以上河道统称之为温榆河,以下河道因为汉代始于其地置“路县”,遂名之为潞河,即北运河。

.

.

.

.
历史上,温榆河对北京供水和开发漕运功绩显著。至元元年(1264),疏浚温榆河上游双塔河漕渠,为居庸关驻军运送军粮,后因建通惠河截流而浅涩停运。元大都建立后,疏通恢复京杭大运河,郭守敬主持“引水济漕”计划,完工后,积水潭成了水陆码头。明代永乐七年,“沙河东注与潞河合。每雨集水泛,商船往往从潞河直抵安济桥下贸易,土人便之。”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开会清河,起水磨闸,历沙子营,至通州石坝上止。中建七闸,闸夫120名,运通州米又通流河至本裕仓。” 这里的清河是温榆河的支流,由西向东,于今朝阳区沙子营入温榆河,通流河指通州外北运河一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