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 汉代陶石艺术馆

标签:
旅游历史 |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
四川盆地开发较早,秦统一巴蜀后,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得以迅速传播,安定富庶的四川成为陶石艺术流行的重要区域。

.

.

.

.

.
两汉时期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经济发展、疆土扩张,为汉代陶石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的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陶石艺术从西汉中后期开始,盛行于东汉时期,最晚到蜀汉初期,其不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其画像风格极具地方特点,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在塑造技巧上还是在雕刻手法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在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精神信仰、道德观念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同时在中国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

.

.

.

.
西汉中晚期,厚葬之风盛行,东汉时期道教神仙思想的盛行,对人们的丧葬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相信“灵魂不死”,“死后升天”。他们视死如生,认为阴间也应当有阳间一样的生活,因而在丧葬方面有时按照阳间的生活场景进行布置墓葬,以画像石、画像砖以及陶塑艺术为代表的汉代陶石艺术,就是当时“厚葬”风俗的产物。因而汉代陶石艺术中没有生命消亡的阴影,而是充满了对生命的礼赞和渴望,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作品大多洋溢着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

.

.

.

.

.
西汉早期俑像,性质和秦代兵马俑相似,多是用军阵来送葬的模拟物。随着政治制度的宽和,社会经济走向繁荣,社会生活日趋丰富。歌舞演奏、日常生活、农牧耕作等等内容的陶俑成为主流,形式也变的更加生动活泼。在四川博物院汉代陶石艺术馆中,歌舞演奏类陶俑所占比例最多。这些内容场面宏大、乐器繁复、舞蹈动作丰富多彩、服装饰品华丽多姿、人物表情甜美自然,直接反映了当时歌舞升平的社会生活。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的说唱俑,真实地刻画了说唱者充满感情的神态和手舞足蹈的忘我境界,极富戏剧性的神情,堪称写实主义的杰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