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峨嵋山 万年寺

标签:
旅游地理 |
分类: 宗教圣地 |
万年寺位于四川峨嵋山骆驼岭下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海拔1020米,是峨眉山最早的六大古寺之首,全国重点寺院。

.
.
.
.

.
万年寺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东晋隆安五年(401)创建时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慧通重建,易名白水寺,宋称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时,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沿称至今。万年寺之“白水秋风”自然佳景,被清代文人谭钟岳誉为古“峨眉十景”之一。

.
.

.

.

.
万年寺为园林式的寺院,原殿宇七重,规模宏大,后几度兴废。现建有雄伟的山门、弥勒殿、观音殿、般若堂、毗卢殿、无梁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行愿殿,其间还有花园、亭榭、水池等。“行愿楼”内供有佛牙、贝叶经和御印万年寺三宝。佛牙为明代国外友人所赠,据科学家鉴定,为古代剑齿象化石。贝叶经为明代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上书梵文(古印度文)《法华经》。御印为明神宗朱翊爻赐建无梁砖殿时所赐。其中,以御印最为珍贵,这枚方印13厘米见方,重4公斤,刻有“大明万历,敕赐峨山,御题砖殿,普贤愿王之宝”的文字。寺中碑刻众多,最著名的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的“第一山碑”。

.

.
.

.

.
万年寺以其中的明代无梁砖殿最为著名,大殿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是万历皇帝为母亲祝寿所建。建筑仿印度、缅甸建庙技术和风格,全殿高17.12米,面阔15.79米,进深16.06米。四壁全部用砖砌,逐渐内收,上呈半圆形中空穹窿顶,下为方形底座,象征天圆地方,上面绘有手持琵琶、箜篌、芦笙、笛子的四位飞天仙女。全殿无梁无柱,全部为砖结构,不用一木,故称“无梁砖殿”。殿墙上装饰圆拱、垂柱、窗棂等仿木结构的图案。圆顶上建有五座白塔和四只吉祥兽物,殿内顶壁四周佛像密布,造型古朴,称为“千佛朝普贤”,穹窿下正中供奉着高7.35米、重62吨,铸于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的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铜像。
.
.
.
.